计算机基础知识
  • 关于
  • 系统
    • 操作系统的概念、功能、目标
    • 操作系统的特征
    • 并发和并行的区别
    • 操作系统的发展与分类
    • 操作系统的运行机制和体系结构
    • 中断和异常
    • 用户态、核心态之间的切换是怎么实现的?
    • 系统调用
    • 进程的概念
    • 进程的状态和转换
    • 进程控制
    • 进程通信
    • 线程、多线程模型
    • 程序、进程和作业的关系
    • 处理机调度的概念、层次
    • 进程调度的时机、切换与过程、方式
    • 调度算法的评价指标
    • 批处理系统的调度算法
    • 交互式系统的调度算法
    • 进程同步与进程互斥
    • 进程互斥的软件实现方法
    • 进程互斥的硬件实现方法
    • 信号量机制
    • 用信号量机制实现进程互斥、同步、前驱关系
    • 生产者-消费者问题
    • 多生产者-多消费者问题
    • 吸烟者问题
    • 读者-写者问题
    • 哲学家进餐问题
    • 管程
    • 死锁的概念
    • 死锁的处理策略——预防死锁
    • 死锁的处理策略——避免死锁
    • 死锁的处理策略——检测和解除
  • 网络
    •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、组成、功能、分类
    • 标准化工作及相关组织
    • 性能指标之速率、带宽、吞吐量
    • 性能指标之时延、时延带宽积、往返时间RTT、利用率
    • 分层结构
    • OSI参考模型
    • TCP/IP参考模型
    • 5层参考模型
    • http与https的区别
    • TCP和UDP的区别
  • Java
    • Arraylist与LinkedList区别
    • HashMap,HashTable,ConcurrentHash的共同点和区别
  • 数据库
    • 为什么MySQL索引要使用B+树
由 GitBook 提供支持
在本页
  • 信号量机制实现进程互斥
  • 信号量机制实现进程同步
  • 信号量机制实现前驱关系
在GitHub上编辑
  1. 系统

用信号量机制实现进程互斥、同步、前驱关系

信号量机制实现进程互斥

  1. 分析并发进程的关键活动,划定临界区(如:对临界资源打印机的访问就应放在临界区)

  2. 设置互斥信号量mutex,初值为1

  3. 在临界区之前执行P(mutex)

  4. 在临界区之后执行V(mutex)

信号量机制实现进程同步

  1. 分析什么地方需要实现“同步关系”,即必须保证“一前一后”执行的两个操作(或两句代码)

  2. 设置同步信号量S,初始为0

  3. 在“前操作”之后执行V(S)

  4. 在“后操作”之前执行P(S)

信号量机制实现前驱关系

  1. 要为每一对前驱关系各设置一个同步变量

  2. 在“前操作”之后对相应的同步变量执行V操作

  3. 在“后操作”之前对相应的同步变量执行P操作

每一个前驱关系的P、V操作要对应。

最后更新于2年前